中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国,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生活习俗,艺术文化.具有悠久历史,生活在欧亚大草原的蒙古民族,远在成吉思汗以前就有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歌舞.元代独特的宫庭舞”十六天魔舞”便是从民间歌舞”顶灯舞”发展而成的.宗教舞蹈”巫舞”,”查玛”至今在一些宗教仪式中还能看到.在出征誓师,,凯旋归来,欢庆丰收, 祭祀等大型仪式中都会有热闹的群众歌舞.蒙族人善歌喜舞,在草原上歌舞欢庆会往往能把大片的草地踏烂.
在众多汉族民间舞中人们对”凤阳花鼓”都很喜欢,熟悉,皆因往时安徽凤阳地区长年遭受灾害,是个十分贫苦的地方.为了逃灾到外地寻找活路,当地人均自幼学习打花鼓,用以卖艺求生,”凰阳花鼓”因而闻名.久而久之,人们对各地不同形式的花鼓均称为”凤阳花豉”.花鼓的表演形式为一男一女二人,男打小镗锣,女击小花豉,戴歌戴舞.明末清初花鼓已流行于民间,歌词众多表达了穷苦人对流离失所的痛苦,对人生的无奈.
“狮舞”是拟兽舞蹈,和”龙舞”一样均是中国人民喜爱,熟悉的民间舞蹈.传说在周朝姜子牙封神时,有些没被封上神的兵,因恼而生恨,作乱人间,散布瘟疫残害人民.玉皇大帝命狮子下凡收服瘟疫,随后狮子也就留在人间.数千年以来,狮子在人们的心中是吉祥的化身;能驱魔,辟邪,保人畜四季平安.
在丰富多彩的中国舞蹈中,”红绸舞”是人们熟悉喜爱的舞蹈.此舞欢乐喜庆, 舞姿强健有力,火红的长绸舞出不同的绸花让人百看不厌.”红绸舞”仅是”绸舞”中的一种.远在汉代已有”绸舞”,在考古挖掘出的汉代画像砖上就绘有”绸舞”表演者多种舞姿.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-中国敦煌莫高窟壁画中,唐代壁画”飞天”及一些仙佛身上都绘有长长的绸带,有的披在双肩,有的双手执绸而舞.”飞天”中仙女的双绸绘画得特别生动,把仙女在天空中轻盈飞翔,回旋飞舞的舞姿生动地展现在画面上.
新春已到,从乡村到城市,民间欢度新春少了舞龙,舞狮,花灯,腰豉,秧歌,高跷等传统喜庆节目.”龙”和”凤”一样,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,但牠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是吉祥,雄伟,神勇和力量的象征.人们相信牠能呼风唤雨,免除灾疫,有去恶避邪的力量.